自粘保护膜


●保护膜的定义和使用要求

顾名思义,保护膜就是一种用来保护易损害表面的薄膜。其目的是防止受保护基材表面在运送、装配、或加工过程当中受到损害或污染。保护膜会一直贴在受保护基材表面,直到产品送达使用者时才被撕下抛弃。因此,基本的性能要求如下:
-         适当而稳定的粘性
-         容易撕下
-         保护膜撕下后无残胶、不留影
-         长时间贴合后,不可有气泡浮起或翘边
-         户外使用时需具有耐候性
-         薄膜的外观要平整,不能有线条,对晶点的大小和数量有要求

保护膜的分类
依市场应用分类

1.            传统保护膜:如镀锌钢板保护膜、彩色钢板保护膜、玻璃板或塑料片材保护膜等。此类传统保护膜多属附加价值较低之应用,对性能及晶点要求较低,且多为上胶型保护膜。2.            平面显示器用保护膜:应用范围包括平面显示器、TFT LCD 模块、背光模块、玻璃基板、及各种光学组件如偏光板、彩色滤光片等。此类保护膜对粘度及晶点的控制有极高的要求,属高附加价值、高技术门坎之应用。
3.            高科技电子业用保护膜:如干膜 (Dry Film) 用或晶圆研磨制程所用之保护膜。此类保护膜通常需要于无尘室内生产,且对晶点的要求极为严苛。仅有极少数保护膜厂商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来达到这些要求。
依所用粘性材料分类

1.            上胶型保护膜:为目前最应用最为广泛的保护膜,适用范围包括低价传统保护膜及高附加价值的高科技保护膜。

2       自粘性保护膜:常见于高附加价值且对品质要求较高的保护膜。此类保护膜通常为两层以上 (或三层) 之共挤薄膜,并且在其中一面的表层使用自粘性材料而无需使用粘着剂。

常见的自粘性材料包括 EVA、超低密度聚乙烯或其他软质改性材料

自粘性保护膜典型结构





滑爽层

中间层

自粘层

常用材料

高压聚乙烯、线性低密度聚乙烯、高密度聚乙烯、聚丙烯

高压聚乙烯、线性低密度聚乙烯

超低密度聚乙烯、EVA

厚度比

15~25%

50~75%

10~25%

保护膜的自粘机理:

基材:光滑物体表面,实际上存在非常多的凹陷及孔隙;(如PCABSPMMAPET等镜面片材)

自粘层材料

高聚物是由无数的分子链组成,分子链的聚集会形成结晶区,而分散的分子链形成非晶区。

自粘保护膜,由于自粘层材料的结晶度非常低,存在非常多的外露分子链,这些外露分子容易侵入及填充物体表面的凹隐及孔隙,使薄膜有粘性能力;

影响自粘膜性能的因素:

1PE的结晶性,非晶区越多即结晶度越低,粘性越强,结晶度侧面反映为PE的密度;

2PE的弯曲模量,模量越低,表示PE越柔软,越容易迅速地浸润到物体表面各个地方,包括物体表面凹陷处。

●自粘膜开卷难的解决方法:

薄膜开卷难原因:由于自粘层表面大量非晶区存在,分子链与外层的非晶区外露分子链相互纠缠造成开卷困难。

解决方法

1   选用合适的开口剂,添加于自粘层,不会产生析出。能有效地减少粘连,但也影响薄膜粘性。

开口剂应用原理:

早期无机开口剂为滑石粉、硅藻土等,使薄膜表面产生凸凹不平减少膜间的负压使其分离;后期的开口剂,选用纳米级二氧化硅,分散到树脂中形成多孔、有间隙、不规则的,比表面积很大的颗粒,直径为2微米。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大分子链的末端被二氧化硅颗粒的空隙吸入,该颗粒同时成为成核中心使其结晶。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外露分子链,使两膜接触时没有大分子链的缠绕,解决开口问题。

2  外层选用中密度或以上PE

因为中密度或以上PE,结晶度较高,非结晶区较少,所以外露分子链也较少,减少粘连情况。

   自粘膜析出的原因

1添加剂的析出:

一些质量较差的开口剂,如滑石粉、碳酸钙等,由于有较微粒数少,对比合成二氧化硅,微粒结构上并无多孔结构,分散性及相容性较低,会容易脱落到被包装物表面,形成白色粉末。

2低分子物的析出:

聚烯烃塑料是无数不同分子量的链段组成的混合物,低分子量部分有可能在高温熔融的情况下析出到薄膜表面,并残留到被包装物上。


更新时间:2012/12/21 14:17:45